寒潮让夜晚的街道冷清下来,但一只“鲸鱼”让部分家住恒丰路的居民在疲惫的回家途中倍感温馨。 这只“鲸鱼”造型的轮廓灯,白天在一块长50米、高9米的景观绿墙上“休息”,到了晚上自动点亮,守候夜归人。 这片静安区目前体量最大的景
寒潮让夜晚的街道冷清下来,但一只“鲸鱼”让部分家住恒丰路的居民在疲惫的回家途中倍感温馨。
这只“鲸鱼”造型的轮廓灯,白天在一块长50米、高9米的景观绿墙上“休息”,到了晚上自动点亮,守候夜归人。
这片静安区目前体量最大的景观绿墙,在白天也看点颇多,采用模块化钢构固定的种植盒不仅能够实现立体绿化的高密度种植,还能有效控制水量以及简化灌溉系统,节水率比传统绿墙多三成。
恒丰路上的“鲸鱼”。 图片来源:静安区绿化市容局
1980年,华亭宾馆建设屋顶绿化,立体绿化首次进入上海市民视野。40多年后,立体绿化已成为上海城市绿化体系中的主角之一。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12月19日宣布,今年全市新建立体绿化43.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40万平方米的年度建设目标。2021年至今,全市已累计建成立体绿化128.3万平方米,距离“十四五”期间新建200万平方米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立足超大城市实际,在寸土寸金的空间压力下,通过“见缝插绿”方式打造的众多立体绿化已成为多维度拓展生态空间的重要增长点。
莘庄地铁站上盖“天荟”屋顶花园。 图片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专家表示,立体绿化的形式十分丰富,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棚架绿化、沿口绿化四大类。其中,屋顶绿化分为花园式、草坪式、组合式三种,垂直绿化分为桥柱绿化、墙面绿化、围栏绿化三种,棚架绿化分为传统棚架绿化、绿荫停车棚两种,沿口绿化分为建筑沿口、窗阳台沿口两种。
立体绿化具体采取哪种形式,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是基本原则。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建成的立体绿化重点聚焦与市民群众出行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和空间,如:桥柱、体育场围网、公厕墙面、变电站立面、高架桥下空间、交通枢纽上盖等。
和早期的“默默无闻”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立体绿化像恒丰路上的那只“鲸鱼”一样,以更新颖、更美观、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方式呈现,尤其注重能否被市民群众看到,高架首排建筑、临街建筑、市民服务类建筑上的“绿墙”“花墙”“花带”“花园”因此多了起来。莘庄地铁站上盖的“天荟”屋顶花园,龙华东路苗江路台地花园足球场的垂直绿化,共和新路中山北路口高架桥下立体绿化等都是典型代表。
平顺路790弄社区卫生服务站墙面绿化。 图片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不是见缝就能插绿,也不是插绿就一定能活,上海立体绿化的规模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在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闵行区虹桥绿谷广场有着7100平方米的屋顶绿化,其覆土层达到1米以上,具备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自动浇灌系统、微喷灌、垂直绿化滴管系统等节约型园林设施,绿化成活率较高。同时,屋顶绿化可减少屋顶层空调能耗,打造人与自然互动的微气候。
目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屋顶绿化已全部建成,共计18.7万平方米,占屋顶总面积的四到五成,既节约了土地资源,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也助力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许多社区围墙改建立体绿化时,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采用爬山虎、络石、凌霄、金银花等攀缘爬藤植物,并将预制网片装配在墙面或用其他方式牵引,简洁美观,生态效应又好,这样的“经济适用型”立体绿化受到周边百姓的好评。
平型关路西侧共160平方米的立体绿化。 陈玺撼摄
业内有句话:绿化“三分建七分养”,高品质的立体绿化离不开持续高品质的管养维护。
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宝山区泰和污水处理厂在其“野趣迷宫区”建设了围栏垂直绿化2302.5平方米,主要种植风车茉莉、月季“安吉拉”、木香等开花爬藤植物,生态景观效应显著。泰和污水处理厂已成立专门的志愿者团队,定期巡查立体绿化,及时发现并养护长势不好、有病虫害等问题的绿植。
上海一大批学校、医院、商场、楼宇也以绿为媒,统筹各方力量规划建设屋顶绿化,并参与后期的管养,让立体绿化不只能看,还能成为功能丰富的社会共治共享空间。
国妇婴奉贤院区屋顶花园。 图片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